益生菌為什麼有分A菌、B菌、C菌?
益生菌(Probiotics)是一類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生物,主要分布於腸道、口腔、生殖道與皮膚等部位。科學界依據細菌的屬(Genus)、種(Species)與菌株(Strain)來分類,常見的益生菌主要可分為以下三大類:
■ A菌類(A菌屬):這類益生菌主要定殖於小腸,能幫助消化、促進養分吸收,並增強腸道屏障。
■ B菌類(B菌屬):B菌主要分布於大腸,擅長產生短鏈脂肪酸(SCFA),可抑制壞菌生長、調節免疫功能,並維持腸道健康。
■ C菌類(C菌屬):這類益生菌多具有高度抗菌能力,能抑制病原菌,同時有助於平衡腸道微生態,降低發炎反應。
不同的益生菌在腸道內發揮不同的功能,因此根據個人的健康需求來選擇適合的菌種是非常重要的。
A菌是什麼?有哪些菌株?功能分別是什麼?
A菌屬(A菌類益生菌)
A菌主要指的是乳酸菌屬(Lactobacillus),這是一群能夠發酵糖類並產生乳酸的益生菌。乳酸菌廣泛存在於發酵食品(如優格、泡菜)以及腸道內,對消化系統健康至關重要。
常見A菌菌株與功能
1、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(LGG菌)
增強腸道屏障功能,降低腸道感染風險
可減少腹瀉,適用於旅行者腹瀉與抗生素引起的腸道問題
2、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(嗜酸乳桿菌)
改善乳糖不耐症,幫助乳糖消化
增強免疫系統,減少過敏反應
3、Lactobacillus casei(乾酪乳桿菌)
促進腸道蠕動,幫助改善便秘
增強腸道內益菌比例,抑制壞菌生長
4、Lactobacillus plantarum(植物乳桿菌)
具有抗氧化特性,可保護腸道細胞
調節腸道菌群,減少腸道發炎
B菌是什麼?有哪些菌株?功能分別是什麼?
B菌屬(B菌類益生菌)
B菌通常指的是比菲德氏菌屬(Bifidobacterium),這類益生菌主要分布在大腸,是人體內重要的共生菌之一。比菲德氏菌的主要功能是產生短鏈脂肪酸,如乙酸(Acetate)、丙酸(Propionate)、丁酸(Butyrate),有助於腸道健康與免疫調節。
常見B菌菌株與功能
1、Bifidobacterium bifidum(比菲德氏雙歧桿菌)
增強腸道免疫力,降低病原菌感染風險
幫助分解膳食纖維,促進腸道蠕動
2、Bifidobacterium longum(長雙歧桿菌)
抑制腸道內壞菌生長,改善腸道菌相平衡
減少腸躁症(IBS)與腸胃不適
3、Bifidobacterium breve(短雙歧桿菌)
具有抗過敏特性,可降低異位性皮膚炎風險
幫助腸道內短鏈脂肪酸的生成,維持腸道酸鹼平衡
4、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(青春雙歧桿菌)
增強大腸內益生菌數量,降低腸道發炎
幫助脂肪代謝,可能有助於體重管理
C菌是什麼?有哪些菌株?功能分別是什麼?
C菌屬(C菌類益生菌)
C菌主要指的是芽孢乳酸菌屬(Bacillus)與酵母菌屬(Saccharomyces),這類菌種相較於A菌與B菌,耐受性較強,可以抵抗胃酸與膽鹽,並在腸道內發揮抗菌與免疫調節作用。
常見C菌菌株與功能
1、Bacillus coagulans(凝結芽孢桿菌)
產生乳酸,幫助消化並改善腸道菌群平衡
可抵抗胃酸,適合作為食品添加的益生菌
2、Bacillus subtilis(枯草芽孢桿菌)
具有強大的抗菌能力,可抑制腸道內壞菌
幫助腸道內酵素活性,促進蛋白質與脂肪的分解
3、Saccharomyces boulardii(布拉迪酵母菌)
屬於酵母菌類益生菌,特別適用於抗生素相關性腹瀉
幫助修復腸道屏障,適合腸胃敏感者
4、Bacillus clausii(克勞氏芽孢桿菌)
可耐受高溫與酸性環境,在腸道內穩定生存
可產生抗菌肽,抑制腸道內有害微生物
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益生菌?
不同的益生菌適用於不同的健康需求,如果以細菌的屬(Genus)、種(Species)與菌株(Strain)來分類,以最大分類法的A菌、B菌、C菌區分,很粗淺的建議方式如下:
■ 腸胃健康(消化不良、便秘) → A菌(乳酸菌屬)
■ 腸道免疫調節(抗發炎、減少過敏) → B菌(比菲德氏菌屬)
■ 腸道穩定性、抗菌作用(旅行腹瀉、抗生素後修復) → C菌(芽孢乳酸菌與酵母菌)
隨著對菌株的研究和發現,真正要達到益生菌效果的選擇,還是要以 菌株(Strain) 來作為選擇依據,才能讓專利益生菌發揮功效。
無論選擇哪種益生菌,搭配均衡飲食、足夠的膳食纖維與健康的生活習慣,才能真正發揮益生菌的最大效益!